• <td id="sj4ji"></td>

  • <acronym id="sj4ji"></acronym><object id="sj4ji"><strong id="sj4ji"><xmp id="sj4ji"></xmp></strong></object>
    返回首頁 中華文化

    傳承中醫藥精神 弘揚中醫藥文化之名醫篇:薛生白

    薛雪,清代名醫,字生白,號一瓢。江蘇吳縣人,與葉桂同時而齊名。早年游于名儒葉燮之門,詩文俱佳,又工書畫,善拳技。后因母患濕熱之病,乃肆力于醫學,技藝日精。薛雪一生為人,豪邁而復淡泊,年九十歲卒。著有《濕熱條辨》,成為傳世之作。

    薛生白

    圖編者按

      薛雪(1681~1770),清代名醫,字生白,號一瓢,又號槐云道人、磨劍道人、牧牛老朽。江蘇吳縣人,與葉桂同時而齊名。早年游于名儒葉燮之門,詩文俱佳,又工書畫,善拳技。后因母患濕熱之病,乃肆力于醫學,技藝日精。薛雪一生為人,豪邁而復淡泊,年九十歲卒。著作甚豐,精于濕熱癥。嘗著《醫經原旨》、《濕熱條辨》、《掃葉莊醫案》、《溫瘧論》及《日講雜記》等。所著《濕熱條辨》即成傳世之作,于溫病學貢獻甚大。其后代亦多名醫。

    人物簡介

    薛生白1

    薛生白。(圖源于網絡)

      薛雪,字生白,自號一瓢,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生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卒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薛雪自幼好學,頗具才氣,所著詩文甚富;工畫蘭,善拳勇,博學多通。乾隆初年,兩征博學鴻詞科,均不就。因母多病而悉心研醫,博覽群書,精于醫術,尤長于溫熱病。著《濕熱病篇》,該書對濕熱之辨證論治有進一步發揮,豐富并充實了溫熱病學的內容,對溫熱病的發展有相當貢獻。

      薛生白不僅以醫聞名,且風流倜儻,所交皆文壇名流,如沈歸愚、袁子才輩,詩酒流連,一時傳為佳話。沈歸愚在《一瓢齋詩存》序中,極口稱贊薛生白,將薛生白與明初吳中高士王光庵相比。他說:“吾友薛子生白,游橫山葉先生之門,自少已工于詩,既長托于醫,得食以養,有司欲薦之出,不應。是生白隱居與光庵同,養親與光庵同,能詩而以醫自晦與光庵同。而工八法,解繪聲繪色事,至馳騁于騎射刀鞘之間,又有能光庵之所不能者?!?/p>

      袁枚在《小倉山房詩文集》中,有多首描寫薛生白的詩。如《病中謝一瓢》《寄征士薛一瓢》《病起贈薛一瓢》等。袁枚筆下的薛生白多才多藝,“枕秘高呼黃石公 ,劍光飛上白猿女”“精心通九略,逸氣橫三軍”。飄逸超群,如同仙人,“先生七十顏沃若,日剪青松調白鶴?!诮兰t霞學輕舉,興來落筆如風雨”“何時仙鳥來,同驂鴦鶴群。襟抱煙霞外,湖山杖履前。人間小游戲,八十有三年。無端自謫落,從此仙凡分?!毖ι自裕骸叭隧毜降冒雮€神仙身分,方當得起名醫二字?!贬t術精湛,名震百鬼,“開口便成天上書,下手不用人間藥”“九州傳姓氏,百鬼避聲名”。

    醫學成就

      薛雪總結“濕熱病”:“夫熱為天之氣,濕為地之氣。熱得濕而愈熾,濕得熱而愈橫。濕熱兩分,其病輕而緩;濕熱兩合,其病重而速?!?/p>

      濕熱病邪的侵犯途徑和侵犯部位,不同于其他外感病。薛氏將濕熱病的侵犯途徑歸納為三個方面。一者,有少數病人邪氣是從皮毛侵入。二者,大多數患者,邪氣是從口鼻而入。這一點又同于溫病學家的觀點,但又有所不同。蓋溫病則邪從口鼻而入,傷于心肺。而濕熱病邪雖然也從口鼻而入,但所傷臟腑則主要在脾與胃。因為脾土屬太陰,主濕而惡濕,濕邪最易傷脾。陽明胃為陽土之臟,水谷之海,主燥而惡燥,易于化火。因此,病變多在于此。其三,邪氣從上而受,既不在脾,又不在胃,而是侵犯膜原。薛氏十分重視脾胃盛衰在濕熱病發病過程中的作用,指出脾虛濕盛是濕熱病產生的內因條件。

      薛氏認為,濕熱本證的主要表現為:始惡寒,后但熱不寒,汗出胸痞,舌白或黃,口渴不引飲。濕熱表證,薛氏將其分為三種,一為濕邪傷表,一為濕邪在肌肉,—為濕熱侵及經絡。所謂濕邪傷表者,是指濕邪阻遏于人體衛陽之表??梢姁汉?、無汗、身重、頭痛、胸痞、腰疼等表現。此時,當散在表之濕,故用藿香、香薷、羌活、蒼術皮、薄荷、牛蒡子等。濕邪傷及陽明肌肉,癥見惡寒、發熱、汗出、身重、關節痛、胸痞、腰痛等,治用滑石、大豆黃卷、茯苓皮、蒼術皮、藿香葉、鮮荷葉、白通革、桔梗等。若濕邪侵入人體經絡脈隧,見有四肢牽引拘急,甚則角弓反張、口噤等,宜用鮮地龍、秦艽、威靈仙、滑石、蒼耳子、絲瓜絡、海風藤、酒炒黃連等。若屬濕邪偏盛于里,又分為不同情況。有濕滯陽明者,見有舌苔遍體白、口渴之象,宜用辛開之法,使上焦得通,津液得行,選用厚樸、草果、半夏、干菖蒲等。有濕困太陰者,見有惡寒,面黃、口不渴、神倦、四肢懶、脈沉弱、腹痛下利等,治宜溫脾陽、化濕濁,藥仿縮脾飲(縮砂仁、烏梅肉、煨草果、炙甘草、干葛、白扁豆)、大順散(甘草、干姜、杏仁、干姜)、來復丹(硝石、硫黃、五靈脂、青皮、陳皮)等。

      若濕熱阻遏膜原,見有寒熱如瘧的表現,可選用吳又可疏利膜原之法,仿達原飲,選用柴胡、厚樸、檳榔、草果、藿香、蒼術、半夏、干菖蒲、六一散等。若濕熱并重于里,見有舌尖紅,舌根白苔,說明濕邪留滯,但漸化熱,治療則一方面化濕,一方面清熱。而對于熱邪偏盛于里者,則當以清熱泄熱為急務,辨明熱邪在氣、在營、在血之不同,而借助葉天士之法論治。若濕熱充斥三焦,由于濕性粘滯,易阻遏氣機,故宜從三焦分證施治。對于濕熱陰傷者,薛氏選用鮮生地、蘆根、生首烏、鮮稻根等品,既可復胃中津液,又可泄熱祛邪。對于濕熱陽虛者,比如,由于暑傷元氣,使肺氣不足,而見咳嗽,氣短倦怠,口渴多汗,脈虛欲絕者,可用人參、麥冬、五味子等以益氣生脈。若中氣不足,使升降失常,癥見病后數日,嘔吐泄瀉一時并至,脾氣大虛,中氣不支者,可選用生麥芽、蓮子心、扁豆、苡仁、半夏、甘草、茯苓等溫中健脾??傊?,薛氏對濕熱病的各種證型與臨床變化,條分縷析,進行了很好的總結。

      薛雪對濕熱病的研究,突出了濕邪與熱邪相合為病的特點,抓住了濕熱二邪輕重不同的要害,并結合臟腑、三焦、表里等辨證方法,使之融為一體,解決了濕熱病的證型辨析,有利于臨床應用。在治療上,雖然有溫化、清瀉、清熱祛濕諸大法,同時又有補陽、益氣、養陰、生津諸法的配伍,然其用藥時時注意到清熱不礙濕,祛濕不助熱,扶正不礙祛邪,祛邪當注意扶正等方面。治療不拘泥于固定成方,體現了濕熱病治療的特點,成為后世治療濕熱病的規矩,影響極其深遠。

    軼事傳說

      “掃葉莊”與“踏雪齋”

      乾隆年間,與薛氏齊名的還有名醫葉天士,兩個皆精于醫道,俱擅治溫病,惟彼有相輕之嫌,?;ハ喙?。據傳,歷史上曾有“掃葉莊”與“踏雪齋”這一杏林傳聞。事情是這樣的:有個更夫患水腫病,求薛氏診治,薛氏認為該患已病入膏肓,便推辭未治。更夫回家時,暈倒在路旁。正巧被葉天士發現,經過診查,認為該病是因為更夫常年受有毒的蚊香熏染而成,經精心調治后病愈。更夫將此事告之眾人,一時間州城里人人皆曉。薛氏得知后,對葉天士又嫉妒又惱火,深感體面有失,聲譽受毀,遂決計與葉氏比個雌雄,以挽回面子。為此,自名所居為“掃葉莊”,并手書匾額懸掛門首。此事被葉氏得知,極為憤怒,本來二人就互不相讓,此時更是怒火上沖,立即應戰,草書橫匾“踏雪齋”于書齋門首,以表對薛雪絕不示弱。

      正在這時,葉氏的老母忽然病倒,雖經葉氏精心醫治,仍不見好轉,葉氏深為焦慮。薛氏的家弟與葉氏平日要好,便將葉母的病情告訴了薛雪,薛氏詳知病情后,認為其病毒陽明經證,非重用白虎湯不能撲滅其熊熊之火,生石膏須用至二斤方能奏效。薛弟將哥哥的意見告與葉天士,葉氏方恍然大悟,急煎重劑白虎湯,服后果然病痊。事后,葉氏非常佩服薛氏的醫術,便將往日的積怨一拋,主動登門拜訪薛雪,薛氏倍受感動,深感內疚,當即摘下“掃葉莊”那塊橫匾,表示了歉意。從此,兩位名家互相學習,共同研究,同為祖國醫學的溫病學說做出了重大貢獻。

      虛心求教愈怪病

      清代鎮江知府徐守臣之母,年逾六旬,忽患一種怪病,糞便競從口中嘔出,諸醫治之不效。請薛生白前去診視,薛診脈后說道:“熟思此病不單胃氣上逆,并且大腸傳導亦失常,現在卻無的對之方,急切不能施治,容緩數日再當造訪?!毖ι谆丶曳喫刂畷?,并無此癥,自然也無的對之方。一日,薛生白遇一走方郎中,問其有無治法。答曰:“吾師能治之?!毖κ蠁枺骸傲顜煱苍??”走方郎中告訴薛生白他的師父住在南郊。薛生白遂前往老翁住處請教,老翁以藥末十劑付之。問是何藥?曰:“一味通幽散,乃蜣螂蟲也?!毖ι装阉幏浇o知府徐守臣之母服用,先以五劑治之而愈,再與五服斷其根,永未復發。

     ?。ㄙY料綜合百度百科、中醫中藥網)

    編輯策劃:虞鷹

    亚洲日韩第一视频在线观看_久久精品天天做日日做_无码日韩人妻性色视频_公熄毛片在线免费视频
  • <td id="sj4ji"></td>

  • <acronym id="sj4ji"></acronym><object id="sj4ji"><strong id="sj4ji"><xmp id="sj4ji"></xmp></strong></ob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