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sj4ji"></td>

  • <acronym id="sj4ji"></acronym><object id="sj4ji"><strong id="sj4ji"><xmp id="sj4ji"></xmp></strong></object>
    返回首頁 中華文化

    傳承中醫藥精神 弘揚中醫藥文化之名醫篇:吳瑭

    吳瑭,字配珩,號鞠通?;窗哺疥柨h(今淮安市)河下鎮人。清代醫學家,中醫溫病學集大成者。他歷采歷代名賢著述,“去其駁雜,取其精微,間附己意”,結合臨床實踐,著成《溫病條辨》6卷。吳瑭還著有《醫醫病書》、《胎產要旨》等。

    吳瑭

    圖編者按

      吳瑭(1758~1836),字配珩,號鞠通?;窗哺疥柨h(今淮安市)河下鎮人。清代醫學家,中醫溫病學集大成者。他歷采歷代名賢著述,“去其駁雜,取其精微,間附己意”,結合臨床實踐,著成《溫病條辨》6卷。它的問世,標志著中醫溫病學完整理論體系的誕生,因而被此后的中醫學界列為中醫“四大經典”之一,成為學中醫者的一本必讀之書。吳瑭還著有《醫醫病書》、《胎產要旨》。后人據吳瑭乾隆五十九年以后30年行醫實踐輯成《吳鞠通先生醫案》,此書與他的醫學理論可相互參證。江蘇中醫學界有“南孟河,北山陽”之說,吳瑭是山陽醫派的杰出代表。

    人物生平

    吳瑭

    吳瑭。(圖源于網絡)

      吳鞠通,名瑭,淮安市人,生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卒于道光一十六年(1836年)。吳鞠通出生于淮安市一個窮書生家庭。父吳守讓,字遜夫,乾隆辛巳(1761年)秀才(《淮山肄雅錄》)。吳鞠通一生懸壺,自26歲離淮后,主要在京城行醫,晚年又云游大江南北,雖曾幾度回淮,與淮陰名士丁晏、潘德輿、孔繼嶸、名醫楊福堂為至交好友。

      青年時攻科舉習儒,19歲時父親病故,他感于庸醫既不能“確識病情之寒熱虛實燥潤”,又不能“精察藥性”,以為“父病不知醫,尚復何顏立天地間”,于是棄儒學醫。后被選副貢入京,參與《四庫全書》醫書部分的抄寫檢校工作,讀了吳又可《溫疫論》深受啟發,又研讀晉唐以降各家學說,收益不淺,于醫學知識大有長進。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京都大疫流行,不少病人因治療不當而死亡,吳鞠通利用葉天士之法奮力搶救,搶救了數十病人,名聲大振。吳鞠通當時學醫未成,深感錐心疾首,他的境遇竟與漢代張仲景感于宗族數百人死于傷寒而奮力鉆研極其相似。吳鞠通發奮讀書,精究醫術,終成溫病大家,是溫病學派的最高成就。

      他借在京檢?!端膸烊珪分畽C,閱讀大量古今醫著,積累豐富的醫學知識。他推崇葉天士,但認為葉氏的理論“多南方證,又立論甚簡,但有醫案散見于雜證之中,人多忽之而不深究”。于是他在繼承葉天士理論的基礎上參古博今,結合臨證經驗,撰寫《溫病條辨》5卷,對溫熱病學說做了進一步的發揮。

    醫學成就

      吳鞠通有感于當時醫生墨守傷寒治法不知變通,撰寫《溫病條辨》七卷,提出溫病的三焦辨證學說,對溫病學說貢獻很大,是繼葉天士、薛雪之后的溫病學派重要代表人物。

      《溫病條辨》由其好友禮部尚書汪廷珍于嘉慶十七年(1812)刊刻傳世。該書以條文為綱,分注為目;以三焦辨證為經,正氣營血辨證為緯,系統而全面地闡述溫病發生、發展變化及治療規律。同時,三焦辨證法也完善了葉天士衛氣營血說的治療法則。葉氏的《溫熱論》中沒有收載足夠的方劑,而吳鞠通的另一重大貢獻,就是在《溫病條辨》當中,為后人留下許多優秀的實用方劑,像銀翹散、桑菊飲、藿香正氣散、清營湯、清宮湯、犀角地黃湯等等,都是后世醫家極為常用的方劑。 

      吳鞠通創立了溫病“三焦學說”,并結合“衛、氣、營、血”理論,創造性地提出溫病辨證論治的綱領和方法,大大地豐富祖國傳統醫學寶庫?!稖夭l辨》寫成后,立即被廣為傳抄,在醫學界引起轟動,深得當代醫家的重視和推崇。吳鞠通的《溫病條辨》,是溫病學的一座里程碑,不朽的中醫著作。

      吳瑭將溫病分為風溫、溫熱、溫疫、溫毒、暑溫、濕溫、秋燥等九種,綱舉目張,確立了很多溫病名稱,說明溫病是多種外感熱病的總稱,并規范了溫病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使后世學者有章可循。在論及具體疾病時,他還詳細記載了病因病機、傳變規律、診斷、治法、禁忌、方藥等。重視描述疾病初期癥狀,讓臨床醫生能有效進行早期診斷,并與傷寒等其他疾病做出鑒別,從而大大提高了療效。

    個人著作

      吳鞠通,著有《溫病條辯》《吳鞠通醫案》《醫醫病書》三部醫書。通曉溫病,以擅治急性發熱性疾病聞名于世。對內科雜病、婦科、兒科、針灸以及心理療法等也頗有造詣。和漢張仲景比肩而立,并為我國中醫藥學史上的兩大柱石,故有“傷寒宗仲景,溫病有鞠通”之說。張仲景是中醫學的泰斗,吳鞠通乃溫病學的巨匠?!皟上嘤鹨怼?。

      《溫病條辨》以理論指導實踐,《吳鞠通醫案》則以實踐驗證理論,互證其學?!夺t醫病書》述其未完,是吳鞠通完整醫學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當與君《溫病條辨》及未刻之《醫案》,并傳不朽”(胡沄序)。其著作雖久行于世,堪稱瑰寶,倍受醫界崇愛,惜合編少見,綜觀一覽多有不便。今值先生誕辰250周年之際,同里賢達紛紛要求將《溫病條辨》《吳鞠通醫案》《醫醫病書》合編為一輯,以方便讀者學習運用,亦表對先生紀念之忱。經鞠通先生同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程莘農教授熱情鼓勵和淮安的領導積極策劃,幾經努力,《吳鞠通醫書合編》(簡稱《合編》)即將付梓和讀者見面。為使研讀者窺其全貌,特選用吳氏醫著精善版,《溫病條辨》選用清嘉慶十八年癸酉(1813)問心堂本,《吳鞠通醫案》取人民衛生出版社1960年版,《醫醫病書》取手抄本為底本,參閱其他印本???。

    軼事典故

      相傳吳瑭從小為博取功名,寒窗苦讀。吳瑭19歲時,生病一年多的父親撒手人寰。這一年多來,因不懂醫學,對父親的病情不明所以,只能任由父親被庸醫擺布,他眼見父親病情逐漸加重,最終臥床不起。父親的離世令本為孝子的吳瑭愧恨不已、哀痛難平,覺得不學醫則無顏立足于天地之間。于是他毅然放棄了科考之路,購買醫書,伏案苦讀。4年后,他的侄兒患了喉疾,請了大夫以后,使用冰硼散吹喉,可病情反而加重了,又請來幾位大夫,胡亂治了一番,竟然全身泛發黃疸而死。吳鞠通當時學醫未成,深感錐心疾首,遂發奮讀書,精究醫術。

      1793年,京城鬧瘟疫,很多人死于庸醫手中,在朋友勸導下,吳瑭開始診治病人,把牛黃清心丸加減化裁,創制了安宮牛黃丸,救活很多危重病人,從此名聲大振,成為溫病學派代表人物。隨著時間的檢驗,吳瑭創制的安宮牛黃丸成為中醫最負盛名的急救之品,和紫雪丹、至寶丹并稱為“溫病三寶”。

     ?。ㄙY料源于百度百科及網絡)

    亚洲日韩第一视频在线观看_久久精品天天做日日做_无码日韩人妻性色视频_公熄毛片在线免费视频
  • <td id="sj4ji"></td>

  • <acronym id="sj4ji"></acronym><object id="sj4ji"><strong id="sj4ji"><xmp id="sj4ji"></xmp></strong></ob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