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sj4ji"></td>

  • <acronym id="sj4ji"></acronym><object id="sj4ji"><strong id="sj4ji"><xmp id="sj4ji"></xmp></strong></object>
    返回首頁 中華文化

    傳承中醫藥精神 弘揚中醫藥文化之名醫篇:龔廷賢

    龔廷賢,明代醫家。字子才,號云林山人,又號悟真子。江西金溪人。父龔信,字西園,一說字瑞芝,任職太醫院,撰有《古今醫鑒》8卷。廷賢幼攻舉業,后隨父學醫。他承家學,又訪賢求師,醫名日隆。曾任太醫院吏目。臨證遵古而不拘泥,治多奇中。

    龔廷賢大標

    圖編者按

      龔廷賢(1522~1619),明代醫家。字子才,號云林山人,又號悟真子。江西金溪人。父龔信,字西園,一說字瑞芝,任職太醫院,撰有《古今醫鑒》8卷。廷賢幼攻舉業,后隨父學醫。他承家學,又訪賢求師,醫名日隆。曾任太醫院吏目。臨證遵古而不拘泥,治多奇中。

    人物簡介

    龔廷賢

    龔廷賢。(圖源于網絡)

      龔廷賢是明代著名醫家,也是有“醫林狀元”之譽的醫家。龔廷賢出身于世醫之家,早歲業儒,后隨父學醫,心領神悟,盡得其傳,博學宏聞,編述較多,涉及面較廣,包括診斷、本草及內、外、婦、兒、五官各科,內容十分豐富。但主要是引述和折衷各家之說,其個人闡發見解及心得論文較少。

      明萬歷十四年(1586),開封“大頭瘟”流行,廷賢發秘方“二圣救苦丸”,以牙皂開關竅而發其表,以大黃瀉其諸火而通其里,全活甚眾。1593年,治愈魯王張妃臌脹,被贊為“天下醫之魁首”,并贈以“醫林狀元”扁額。

    主要著作

      著述甚富,著有《濟世全書》八卷、《壽世保元》十卷(1615年,其中名方“蟠桃丸”是明代及清代宮廷就有經典的養生秘方。)、《萬病回春》八卷(1587年)、《小兒推拿秘旨》三卷(1604年)、《藥性歌括四百味》、《藥性歌》、《種杏仙方》四卷(1581年)、《魯府禁方》四卷(1594年)、《醫學入門萬病衡要》六卷(1655年)、《復明眼方外科神驗全書》六卷(1591年)、《云林神彀》四卷(1591年)等。并為其父續編成《古今醫鑒》。另著《痘疹辨疑全幼錄》、《秘授眼科百效全書》、《云林醫圣普渡慈航》、《醫學準繩》等,皆佚。

      《濟世全書》

      全書8卷,是龔氏擇其平生所見“奇異古怪之疾、寒暑虛實之癥,分門別類”,治以“簡切精當”之方,“隨試輒效”之驗錄。書末附有養元辟谷、香茶、嫩膚、霜膏沐浴方,可供經濟開發利用等。

      《壽世保元》

      《壽世保元》,明·龔廷賢撰著,成書于萬歷四十三年(1615),共10卷。其中,卷1為基礎理論,卷2至卷6為內科雜證,卷7為婦科,卷8為兒科,卷9為外科,卷10為民間單方、雜治、急救、灸療等方。本書與《萬病回春》相為羽翼,內容亦多相似,惟對中醫基礎理論的闡述較詳。龔氏在“醫說”中,概述了由“神農嘗百草”、《黃帝內經》到《難經》《傷寒》《金匱》及后世醫家的貢獻,強調中醫理論一本之于《內經》。其論述包括臟腑、經絡、診脈、用藥等,對診脈描述尤詳,并對臟腑、氣血等重要內容作了專篇論述。書中對臨床各科疾病的證治亦闡述精詳,每病證之下均先采前賢之說分析病因,然后列述癥狀,確立治法,后備方藥,有的尚附有驗案。

      《藥性歌括四百味》

      《藥性歌括四百味》是一本闡釋性讀物,是明代醫家龔廷賢所著。它以四言韻的形式,介紹了400味常用中藥的性味、功能、主治。內容簡明扼要,押韻和諧,讀之朗朗上口,便于誦讀記憶。是學習中藥知識的啟蒙文言,數百年來廣泛流傳,深受初學者的歡迎。

    醫學成就

      龔氏辨證重脈診,論病首言脈法,認為脈明則病理自明。其在多本著作中,均開卷首言脈理,在論述每一病癥時,亦先明脈象,辨明脈之生克,才能于病之輕重了若指掌。

      “血氣論”詳細闡述了氣血的生理、病理、相互關系及調治方法。指出人身之根本為血氣,血氣不通則百病始生。治療以“人之一身,調氣為上,調血次之”為主導思想,重在調氣,氣行則血隨,并強調在調氣調血的同時,要不忘助胃氣,此乃治病之本。在治療血證時,尤勿使滋膩之藥損傷胃氣。龔氏認為氣為陽,血為陰,故左血右氣,夜血晝氣。此觀點對臨床辨證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脾胃論”中強調脾胃為五臟六腑之主,為血氣生化之源,并說“補腎不若補脾?!逼⑽甘軗p乃內傷之根本,將脾胃受損原因概括為飲食勞倦、恣味縱欲、飲食自倍三點,簡明扼要。因飲食與脾胃關系密切,飲食調理與否,直接影響到脾胃的健衰。故龔氏特別注重飲食養生,勿令飲食失調以害生。其總綱為“凡以飲食,無論四時,常令溫”。無論是防病、治病還是病后調理,都將調理顧護脾胃擺在重要位置,充分說明了龔氏注重脾胃的思想。

      “衰老論”闡釋了人體衰老的機理為腎陰腎陽虛衰,而恣味縱欲會加速衰老以致早夭不救。龔氏提出“善養生者養內,不善養生者養外”,反對單純運用補藥以保生,反對恣食厚味,認為不過加速正氣的衰退。而應重視攝生養性的重要性,倡導節欲清心以保精?!把幽炅俭稹本唧w給出了攝養的思想和主張,包括飲食、運動、勞逸、心理等多方面的內容,集中體現了龔氏的養生思想。

      龔廷賢的治未病思想包含在養生理論中。除了攝生養性外,亦有獨立之處。提出萬病之原為虛,致虛之由有四,一為飲食失節,損傷脾胃;一為勞役過度,耗散元氣;一為思慮過度,損傷心血;一為房欲過度,耗傷腎水。并說雖智者亦難免犯之一二,故運用王道和平之劑來進行調攝,早晚間服坎離既濟丸和保合太和丸。則可免終身之患,延年益壽。另治未病思想體現在各科證治當中,如預防中風,指出中風先兆為大指、次指麻木不仁或肌肉蠕動。在出現先兆癥狀后,及時用藥治療,則不僅可以可避免中風的發作,而且增強正氣,不生他病。

      此外,龔廷賢在內科上首創了“五更瀉”,稱之為“腎瀉”,將五更瀉的病因歸為腎虛。在婦科上創制了“加減四物湯”,擴大了四物湯的治療范圍,既可治由體虛而引起的外感疾病,又可治內傷飲食等雜病;既可治諸竅不利,又可治肢體不和;既可治經帶胎產諸病,又可隨四時之氣的變化而靈活調方。他寫出了第一部以“推拿”命名的兒科專著,強調望診在小兒疾病診斷的作用,注重乳母飲食及情志變化對小兒的影響。外科上為記載最早的運用砷劑治療梅毒,根據疾病的不同階段和癥情進行不同的治療。明確指出梅毒具有可傳染性。

      龔氏熟識藥性,將其編為歌括,流傳下來,易頌易記。即《藥性歌括四百味》。其《萬病回春》《壽世保元》中之方劑大部為原創。有很多至今廣泛應用于臨床各科,如烏雞白鳳丸、清上蠲痛湯、高枕無憂散等。龔氏亦善于運用前人之方,比如補中益氣湯,廣泛應用于內科雜病、婦產科及五官科、外科,極大地拓寬了方劑的適用范圍。

    軼事典故

      制“二圣救苦丸”治療“大頭瘟”

      在1586~1588年間,河南開封一帶出現了瘟疫,很多人都被感染了。感染瘟疫的癥狀為頭疼身痛,憎寒壯熱,頭面頸項赤腫,咽喉腫痛,神智昏迷,俗名“大頭瘟”。當地也有醫生按照古方進行治療,但都沒有什么效果。龔廷賢正好行醫來到這一帶,在仔細查看病人的癥狀后,他根據自己的經驗和見解,使用由牙皂、大黃制作而成的“二圣救苦丸”治療,用牙皂以開關竅而發其表、以大黃瀉諸火而通其里。果然出現了良好的效果,許多生命垂危的病人都被治愈了。于是名噪一時,被尚書薦為太醫院吏。

      被封“醫林狀元”

      萬歷二十一年(1593),魯王妃患罕見膨脹病,腹大如鼓,但胳膊腿卻特別細,肋部刺痛,終日坐臥不寧,說話都沒勁,危在旦夕。太醫多方治療,均不見效。后命龔廷賢診治,他仔細診脈后對癥開方下藥,使魯王妃迅速痊愈了。魯王大喜,以“國手”稱之并以千金酬謝,但龔廷賢謙辭不受,于是魯王出資將其所著《禁方》一書刊刻。后來皇帝聽說此事,特賜龔廷賢“醫林狀元”匾額一塊。此后,王侯大臣接踵,絡繹不絕,于是醫名日隆,終成為萬歷年間的一代名醫。

      《魯府禁方》卷二“鼓脹”門錄“附經驗治法”,記載龔氏為魯王妃張氏治愈鼓脹之恙經過:張氏之疾,以藩醫醫治,弗愈,遍訪海內名醫,竟無寸效,公聞君名,特遣官赍詔詣大梁以聘,得龔子醫治,輒愈之。魯王喜稱廷賢為“天下醫之魁手”,并嘉之以銜,獎之以匾,題曰“醫林狀元”。

    重要觀點條文摘錄

      《延年二十箴》:“四時順攝,晨昏護持,可以延年。三光和敬,雷雨知畏,可以延年。孝友無間,禮義自閑,可以延年。謙光慈讓,損己利人,可以延年。物來順應,事過心寧,可以延年。人我兩忘,勿兢炎熱,可以延年??谖鹜?,意勿妄想,可以延年。勿為無益,常慎有損,可以延年。行住量力,勿為形勞、可以延年。坐臥順時,勿令身怠,可以延年。悲哀喜樂,勿令過情,可以延年。愛憎得災,揆之以義,可以延年。寒溫適體,勿侈華艷,可以延年。動止有常,言談有節,可以延年。呼吸精和,安神閨房,可以延年。靜習蓮宗,敬禮孔訓,可以延年。詩書悅心,山林逸興,可以延年。兒孫孝養,僮仆順承,可以延年。身心安逸,四大閑散,可以延年。積有善功,常存陰德,可以延年?!?/p>

     ?。ㄙY料綜合百度百科、醫學百科及網絡)


    亚洲日韩第一视频在线观看_久久精品天天做日日做_无码日韩人妻性色视频_公熄毛片在线免费视频
  • <td id="sj4ji"></td>

  • <acronym id="sj4ji"></acronym><object id="sj4ji"><strong id="sj4ji"><xmp id="sj4ji"></xmp></strong></ob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