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近期同防衛相濱田靖一和財務相鈴木俊一會談,要求就防衛費預算采取措施,確保在2027年度防衛費及相關預算合計達到日本GDP的2%。此前,岸田文雄就增加防衛費發表的公開言論中,一直以“相當程度”來表述,這是岸田文雄首次明確增加防衛費的具體指標。因岸田在一個月內被迫撤換三名閣僚,其支持率接連降至歷史新低。岸田展現帶頭推動強化防衛力的姿態,意在提升支持率以鞏固其政權運營。
日本政府在年底修改《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等三份文件將從根本上強化日本防衛能力,防區外防御能力和對敵基地攻擊能力(反擊能力)是未來防衛費應重點投入的領域。其中針對中國的是重點強化通過提升防區外防御能力獲得廣域打擊能力,強化對中國海上力量、固定軍事目標的攻擊能力。
而日本海上保安廳在任務范疇方面類似美國海岸警衛隊,不同的是,其不屬于軍事武裝力量,而是政府機構下設的一支執法隊伍。海上保安廳雖以民事身份長期存在,但武裝程度非常高,擁有巡視船240余艘、各型飛機70余架,具備完備、獨立的情報、通信、訓練和保障機制以及專項運維經費。
日本防衛大臣濱田靖一表示,必要時統一指揮海上自衛隊和海上保安廳,有益于整合資源,實現海上防務一體化。一方面,日本自衛隊可在“灰色地帶”發揮海上保安廳執法機構的特殊作用,以應對“混合戰爭”形態。比如,效仿美海岸警衛隊國家安全艦在爭議海域顯示存在,或伴隨導彈驅逐艦組成編隊豐富行動樣式。
另一方面,在“武力攻擊事態”狀況下,日本海上保安廳所屬艦船飛機將完成身份轉換,以作戰要素融入日本及美日盟軍聯合作戰體系,發揮“小快靈”的行動優勢,在情報獲取、通信中繼和小規模沖突中發揮獨特作用。
日本拋出一體化運用選項,其實是在做實一項蓄謀已久的“實力增容”行動。在不久前結束的“利劍-2023”演習中,日本海上保安廳指揮機構和多個管區艦船飛機,不僅全程參與演習籌劃、設計和評估,還在“灰色事態”向“武力攻擊事態”轉換、兩棲奪島和海上對抗等課目演練中,與自衛隊艦機協同行動。
報道稱,在指揮鏈層面,日本海上保安廳已具備融入海上自衛隊指揮體系的軟硬件條件。在行動鏈層面,自衛隊也根據未來戰場情景為海上保安廳設計了具體任務。這些都表明,“實力增容”已完成實踐方面的準備工作,正進入程序層面的接納環節。
上月初,日本海上保安廳宣布,從美國引進的MQ-9“海上衛士”中高空無人機已部署至三澤基地,于12月中旬展開實戰化部署,主要擔負日本周邊??沼蚯閳髠刹烊蝿?,相關信息將與海上自衛隊共享。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模糊處理該類武器平臺和情報信息交流使用權限,實質是將海上自衛隊與海上保安廳“物理綁定”。另外,日本自衛隊高官還透露,在自衛隊領導指揮機構——統合幕僚監部內部,已設置海上保安廳相關席位,為擴員奠定基礎。日本推動海上保安廳與海上自衛隊一體化運用,將進一步加快日本軍事化步伐,進而引發地區軍備競賽。
繼部署長航時無人機用于監視東海后,日本政府近日又決定在“西南諸島”部署水下無人潛航器和無人水面艇,儼然準備在東海組建“無人作戰部隊”。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防衛省將強化防衛能力歸納為7個核心領域,“無人防衛能力”就是其中之一。防衛省打算將無人作戰系統在陸??杖I域擴大運用,并將其寫入今年年底修訂的日本防衛建設指針《防衛計劃大綱》等3份相關的安保文件。
報道稱,日本開發無人潛航器的目的,是希望布設水雷以有效阻礙對手“從海上進攻西南諸島”,或是掃除對方水雷的“海上封鎖”。據介紹,憑借先進的工業制造能力,日本在無人裝備方面有雄厚的技術積累,在無人潛航器領域投入數億美元的研究費用,相關技術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近年來,日本更是不斷推進無人裝備的軍用化。
2018年,日本政府在《防衛計劃大綱》中明確提出要強化對中國的監視能力,包括研制大型無人潛航器。日媒的報道顯示,該無人潛航器全長超過10米,可以在水下自主航行長達一周,主要潛伏在深水區,通過聲吶搜索敵方潛艇的動向。
防衛省相關人士表示,該無人潛航器將部署到沖繩附近的水下航道,以構建持續性的警戒監視體制。2019年,日本防衛省進一步宣布開始研制先進的無人潛航器,計劃在2025年投入使用。據稱,這種無人潛航器能用聲吶探測潛艇和水面艦艇,并借助人工智能自動跟蹤對手艦艇。
利用無人潛航器展開水雷戰,也是日本防衛省的研發重點。日本防衛裝備廳正在研制能自動避開障礙物、探查水雷的無人潛航器,并盡快開始研發能布設和掃除水雷的型號。此外還將建造能向潛航器發布指令的水面艦艇,力爭實現無人狀態下的水雷布設、探查和掃除。日本正在建造的新一代護衛艦也專門配備了無人作戰系統,能搭載無人水面艇、無人潛航器和自航式反水雷彈藥執行水雷搜索和反水雷任務。
據《讀賣新聞》報道,日本政府正在研究擴大陸上自衛隊駐扎在沖繩的部隊規模,以應對所謂的“臺灣有事”。防衛省考慮增強陸上自衛隊駐扎在沖繩的第15旅團的配備,組建“沖繩防衛集團”,從目前的“旅團”規模升格至“集團”,將其作為所謂“西南諸島防衛”的核心部隊。
據介紹,日本陸上自衛隊第15旅團成立于2010年,其司令部設于那霸,該旅團包含相當于步兵部隊的普通科聯隊、負責防空的高射特科聯隊以及偵察隊,總兵力約2000余人。增強配備后,現有的一個普通科(步兵)聯隊將增加到兩個,調整之后的兵力規模將達到3000人左右。該升級計劃預計將于2027年完成。共同社認為,沖繩自衛隊的擴大政策有可能進一步加劇與中國的緊張關系。
日本自民黨和公明黨已就日本自衛隊擁有打擊敵方發射基地的“反擊能力”在實務層面協商一致。在執政兩黨達成共識的基礎上,日本政府將把有關“反擊能力”內容寫入正在修改討論的《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等3份文件。這標志著日本安保政策發生重大轉變。
對此,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譚克非大校曾指出,一段時間以來,日方借臺灣問題等涉華議題刻意炒作,粗暴干涉中國內政,渲染所謂“中國軍事威脅”,這是別有用心和不負責任的。日本在軍事擴張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包括大幅增加防衛支出,強化美日軍事合作,謀求發展所謂“反擊能力”,甚至有人鼓噪要同美國搞“核共享”,嚴重違背和平憲法和“專守防衛”政策。我們敦促日方以史為鑒,在軍事安全領域謹言慎行,不得干涉中國內政、損害中方安全利益,不得破壞地區安全穩定。
來源:中新網、國防部網、中國國防報、央視新聞客戶端等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