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北京時間2022年12月4日20時09分,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現場醫監醫保人員確認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身體狀態良好,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神十四乘組在軌工作生活半年,航天員們任務安排飽滿,是空間站任務實施以來的“最忙乘組”,他們也見證了中國航天的多個歷史性時刻。
任務期間,乘組與地面配合完成了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組裝建造,經歷了9種組合體構型、5次交會對接、2次分離撤離和2次轉位任務,開展了大量空間站平臺巡檢測試、設備維護、維修驗證、物資管理和站務管理等工作,進行了兩個實驗艙多個實驗機柜的解鎖安裝,按計劃實施了多項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完成了1次“天宮課堂”太空授課。
神舟十四號任務還創造了中國載人航天史上多個“首次”:一是首次實現兩個20噸級的航天器在軌交會對接;二是首次實現空間站艙段轉位;三是航天員乘組首次進入問天、夢天實驗艙,開啟中國人太空“三居室”時代;四是首次實現貨運飛船2小時自主快速交會對接,創造了世界紀錄;五是首次利用氣閘艙實施航天員出艙活動,并創造了一次飛行任務3次出艙的紀錄;六是首次使用組合機械臂支持航天員出艙活動;七是航天員乘組首次在軌迎來貨運飛船來訪;就在前幾天,中國空間站還迎來六名中國航天員同時在軌飛行的歷史時刻。
陳冬還成為了中國首個在軌駐留時間超過200天的航天員。
從返回艙變速進入返回軌道到推進艙與返回艙分離,從返回艙進入大氣層到安全著陸……返回的每一步,都需要測控系統來接收和發送指令,層層牽引護航歸途。最新研制的回收區北斗態勢系統,利用北斗導航系統定位和短報文功能,構建指揮中心、前方指揮、搜索平臺三位一體的指揮體系,大幅提升了返回艙搜索效率,縮短了回收時間。
本次任務中,科研團隊強化天空地一體化搜索引導體系建設,最新研制的航天員通話電臺,在著陸場與測控系統實現無縫銜接,首次將艙內航天員呼叫話音“延伸”至北京飛控中心。此外,直升機前艙搜索引導系統針對著陸場現場的多源搜救信息進行深度融合、智能決策,幫助搜索直升機在很遠距離之外就能提前預知返回艙的運行軌跡,為搜索任務爭取了寶貴“提前量”。
回收著陸是載人航天的最后步驟,也是載人航天任務成敗的最終標志。作為神舟飛船飛行試驗中的最后一環,著陸反推發動機不僅關系到飛船能否順利著陸,更對任務能否圓滿成功具有非比尋常的作用。中國航天人針對著陸反推發動機進行了全面的力學和溫度環境試驗考核,以確保著陸反推發動機在貯存、運輸、裝卸、使用過程中的結構完整性和發動機性能的穩定性。
從返回艙進入大氣層開始,隨著艙體表面防熱材料的碳化燒蝕帶走大量熱量,返回艙飛行動能不斷減少,速度由7.9公里每秒逐漸降低到幾百米每秒。在距離地面40公里左右時,飛船已基本脫離“黑障區”。
返回艙上安裝的靜壓高度控制器,通過測量大氣壓力來判斷所處高度,當返回艙距離地面10公里左右時,引導傘、減速傘和主傘相繼打開,三傘的面積從幾平方米逐級增大到1000多平方米。這一套降落傘把返回艙速度從200米每秒降低到7米每秒,達到減小過載、保護航天員的目的。
在主傘完全打開后不久,返回艙內的伽馬高度控制裝置開始工作,通過發射伽馬射線,實時測量距地高度。當返回艙降至距離地面1米高度時,底部的伽馬高度控制裝置發出點火信號,艙上的4臺反推發動機點火,產生一個向上的沖力,使返回艙的落地速度達到1至2米每秒。同時,安裝緩沖裝置的航天員座椅會在著陸前開始抬升,進一步減小航天員的落地沖擊,實現“溫柔”著陸。
東風著陸場位于我國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冬季冷空氣勢力強。據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氣象預報團隊統計,近20年內,著陸場同期夜間極端溫度接近零下26攝氏度。面臨低溫、暗夜雙重考驗,載人航天工程各系統合力以最可靠、最安全、最溫暖的方式迎接神舟十四號航天員凱旋。
低溫主要影響設備適應性與人員保暖。所有野外工作設備都進行了抗低溫防護,車輛加裝了低溫啟動裝置、通信設備配足了備用電池、著陸現場臨時搭建場所均按8小時供暖配齊電力保障設施等,著陸場對物資器材進行了充分準備。
在航天員保障方面,這次搜救回收任務優化了醫監醫保工作流程,減少航天員艙外暴露時間,讓航天員可以及時進入溫暖、明亮的醫監醫保載體。據了解,中國航天員中心營養保障團隊精心準備了航天員返回地球后的第一頓飯,符合膳食營養搭配要求、著陸初期再適應特點,同時充分考慮3名航天員個人的口味喜好。
與夜間條件相伴而來的,是搜索困難、駕駛危險等問題。關于夜間搜救回收工作的開展,這次任務呈現出3個特點:一是持續進行技術升級。東風著陸場運用共口徑、長焦距、柱型直升機光電吊艙和具有微光、紅外功能的小微型光學設備,有效提升夜間搜索發現返回艙的能力。
二是充分熟悉搜救環境??罩兴丫确株犛删哂胸S富夜航經驗的飛行員組成,事先對著陸區內各種地形地貌、危險物進行了標記,突破直升機夜間在戈壁軟沙區降落的關鍵技術。地面搜救分隊對著陸區進行了地毯式勘察,詳細記錄了車輛易通行軌跡,為夜間車輛快速機動做好準備。
三是預先做好風險控制。這次飛船返回仍采用5圈快速返回模式,根據返回再入飛行運動規律確定著陸時間后,提前組織回收試驗隊圍繞返回過程故障、著陸環境異常、處置工序故障等故障模式,準備近20種處置預案,并進行多次演練。
在回收試驗隊等航天人的密切配合、大力協同下,本次返回任務過程才得以環環相扣、天衣無縫,為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來源:新華網、中新網、央廣軍事、央視新聞客戶端等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