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共同社報道,日本政府已制訂計劃,力爭在2031年前全面增強現有的“彈道導彈防御(BMD)系統”。根據該計劃,為強化地面攔截網、應對日本面臨的彈道導彈威脅,陸上自衛隊14支地對空部隊將增強導彈攔截能力。
其中特別針對中國,日本政府將重點放在西南諸島,計劃將駐扎沖繩縣的6支部隊和鹿兒島縣奄美大島的1支部隊納入新增部署。部署完成后,加上沖繩本島現有的航空自衛隊4支部隊,西南諸島上總計有11支部隊擁有彈道導彈攔截能力,數量增至目前的近3倍。
共同社稱,上述計劃將寫入年內日本政府制定的《國家防衛戰略》等文件中。日本陸上自衛隊用于攻擊飛機的“03式中程防空導彈”升級為可攔截彈道導彈的防空導彈,部署地點除茨城、千葉、山梨、福岡等地,還包括沖繩縣的本島3處,以及宮古、石垣和與那國3處離島。此外,日本政府還將對目前的“03式中程防空導彈”導彈進一步升級,以應對中國、俄羅斯和朝鮮等周邊國家正在推進開發的高超音速武器。
除陸上自衛隊外,海上自衛隊和空中自衛隊也將相應增強彈道導彈防御能力。目前,裝備地對空“愛國者3”(PAC-3)系統的空中自衛隊全部28支部隊,都將換裝防御范圍更廣的PAC-3 MSE。
在海上,2028年度前將再有2艘“宙斯盾”艦服役,同現有的8艘海上自衛隊“宙斯盾”艦共同加強西南方向的海上防衛態勢。目前,現役8艘“宙斯盾”艦中,半數將配備防護面積大且命中率高的攔截導彈“標準-3 Block 2A”。為應對高超音速武器,日本政府還在研究未來引入美國正在研發的攔截導彈以實現更早期攔截。
11月16日至19日,日本海上自衛隊在太平洋夏威夷群島附近海域舉行彈道導彈防御實彈射擊演習。演習期間,在美國導彈防御局的技術支持下,日本兩艘摩耶級驅逐艦“摩耶”號和“羽黑”號先后發射2枚反導攔截彈,其中一枚“標準-3”-2A攔截彈成功對從太平洋靶場發射的靶彈在大氣層外實施攔截,標志著日本海上自衛隊初步具備中遠程、洲際彈道導彈攔截能力。
“標準-3”反導攔截彈主要用于中段攔截作戰,目前包括1、2兩個系列。其中,1系列攔截彈又包括A、B兩個型號,即“標準-3”-1A和“標準-3”-1B,主要攔截戰區彈道導彈。2系列攔截彈僅有A型,即“標準-3”-2A攔截彈,主要攔截中遠程與洲際彈道導彈。
“標準-3”系列反導攔截彈由美國雷聲公司負責研制,但“標準-3”-2A型攔截彈是個例外。該彈由美日聯合開發,美國雷聲公司負責系統集成,日本三菱重工負責研制第二、三級助推發動機和戰斗部。2017年該彈投入測試,目前已開展7次飛行試驗,其中2次失敗。此次試驗成功,標志著日本首次擁有海上戰略反導攔截能力。日本媒體稱該型攔截彈是日本的“護國神器”。
與“標準-3”-1A、“標準-3”-1B兩型攔截彈相比,“標準-3”-2A型攔截彈進行了多處改進升級。一是采用無彈翼設計,同時增大彈體直徑,使彈體可攜帶更多燃料。該導彈最大攔截高度超過500千米,攔截射程超過2500千米,關機速度可達4.5千米/秒(13馬赫以上)。二是采用更先進的高速動能戰斗部,即動能殺傷攔截器,配備增強型雙色紅外探測器、全反射光和長波紅外成像導引頭、紅外信號處理器以及姿態控制系統,提高了攔截效率。
此次試射成功,補齊了日本戰略反導能力“短板”,標志著日本初步形成反導防御圈。此前,日本僅具備戰術、戰區反導能力。按照日本防衛省的規劃,日本反導防御圈由?;爸嫠苟堋彬屩鹋灥膽饏^/戰略中段攔截反導系統和已經部署的陸基“愛國者-3”末段低層攔截系統組成。此次試驗是日本自衛隊反導能力建設的重要節點,標志著日本反導防御圈初步具備攔截中遠程、洲際彈道導彈的作戰能力。
在美軍的戰略反導殺傷鏈中,日本宙斯盾艦執行瞄準、交戰任務,其他發現、定位、跟蹤和評估環節仍由美軍承擔。美日反導武器裝備已基本實現互聯、互通、互操作,具有實戰化意義。由此可見,此次反導試驗對兩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顯然對域內國家的戰略反擊能力構成了現實威脅。
可以看出,美國已經將日本打造成“全球反導體系”的印太核心支點。一直以來,美國將亞太地區作為其軍事力量投射重點,特別是在“印太戰略”下,多方位在該地區部署戰略打擊與防御力量,不斷變化作戰樣式,拉攏日、韓、澳等盟友,企圖組建亞洲版北約反導體系,將中段攔截層的邊界進一步向印太地區推進,增強在東亞與印太地區的戰略打擊能力。
對此,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曾表示,一段時間以來,日方反復炒作“中國威脅”,不斷放風發展導彈計劃和所謂的反擊能力,是在為打造進攻性軍事力量制造借口,背后包藏著突破和平憲法束縛,重走軍事擴張老路的野心。這向世界傳遞出一個危險信號,即日本企圖顛覆二戰后建立的國際秩序,應當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警惕。作為對亞洲鄰國負有深重歷史罪責的國家,日方應當認真反省自身的侵略歷史,尊重亞洲鄰國的安全關切,立即停止渲染所謂的周邊安全威脅,為自身強軍擴武尋找借口的錯誤做法。
來源:海外網、外交部網站、中國國防報、央視新聞客戶端等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