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sj4ji"></td>

  • <acronym id="sj4ji"></acronym><object id="sj4ji"><strong id="sj4ji"><xmp id="sj4ji"></xmp></strong></object>
    繁體簡體

    這就是中國優勢 | 外交優勢(七)積極參與全球治理 共同應對全球化挑戰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熱點聚焦      2022-12-08 10:58:48

    圖2

      【導語】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不論國際風云如何變幻,中國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定維護國際關系基本準則,維護國際公平正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發展安全兩件大事,譜寫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篇章,形成了非常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是新時代中國外交的突出亮點。習近平總書記本著“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和擔當,發出“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之問,提出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強調堅持公正合理、破解治理赤字,堅持互商互諒、破解信任赤字,堅持同舟共濟、破解和平赤字,堅持互利共贏、破解發展赤字,以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深入引領全球治理理念和實踐創新發展。中國作為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按照責任、權利、能力相一致的原則,積極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國際制度性權力和全球影響力全面提升。

      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  

      2016年9月,二十國集團領導人聚首浙江杭州。習近平主席主持峰會并首次全面闡述中國的全球經濟治理觀——以平等為基礎、以開放為導向、以合作為動力、以共享為目標。峰會推動二十國集團實現從短期政策向中長期政策轉型,從危機應對向長效治理機制轉型。

    這是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主場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2016年8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這是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主場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2016年8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隨著國際力量對比消長變化和全球性挑戰日益增多,加強全球治理、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改革成為大勢所趨。

      從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北京會議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從上合組織青島峰會到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從“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到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從博鰲亞洲論壇到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領導人峰會、《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第一階段會議……一系列重大主場外交,成為新時代中國外交的閃亮名片,折射著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的光輝歷程。

      倡導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建設性參與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政治解決,建設性地參與全球氣候治理,推動加強全球公共衛生治理,發起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新開發銀行,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一系列新理念新主張新倡議、一個個實實在在的方案與行動,為解決人類面臨的種種難題貢獻中國智慧、注入行動力量,彰顯了新時代中國外交的大國擔當。

      “世界問題多得很、大得很,全球性挑戰日益上升,應該也只能通過對話合作解決。國際上的事大家商量著辦,同舟共濟已經成為國際社會廣泛共識?!绷暯街飨诼摵蠂闪?5周年紀念峰會上的講話,展現了中國領導人對推動國際治理體系變革的深刻思考。

      現行全球治理體系的不公正不合理安排日益凸顯  

      全球治理體系主要是指國際社會為了治理全球問題、管理全球事務而創設的組織機構、體制機制、原則規范、條約協定等形成的整體系統?,F行的全球治理體系為世界各國應對全球風險挑戰,促進發展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是,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發生深刻調整,而全球治理體系未能反映這種新變化新格局,代表性和包容性不夠,不公正不合理的地方越來越多,國際社會對變革全球治理體系的呼聲越來越高。

    2020年9月21日,聯合國成立75周年紀念峰會在位于紐約的聯合國總部舉行。與會代表表示,在世界面臨諸多威脅與挑戰,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之際,國際社會更需堅持多邊主義,加強全球合作。圖為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主席博茲克爾在峰會上致辭。新華社發(聯合國供圖 埃瑟金德爾·德貝貝 攝)

      2020年9月21日,聯合國成立75周年紀念峰會在位于紐約的聯合國總部舉行。與會代表表示,在世界面臨諸多威脅與挑戰,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之際,國際社會更需堅持多邊主義,加強全球合作。圖為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主席博茲克爾在峰會上致辭。新華社發(聯合國供圖 埃瑟金德爾·德貝貝 攝)

      總體上,聯合國作為當今世界最普遍最廣泛的政治安全組織和最重要的全球治理機構,在領導和協調全球治理中的權威性和核心作用不夠,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未能得到有效履行,國際關系的法治化和民主化還未能實現。全球多邊貿易體制受到保護主義、單邊主義、逆全球化思潮的嚴重干擾,廣大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的治理問題還沒有得到足夠重視。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信任赤字、治理赤字加重,西方一些國家依然固守冷戰思維,信奉零和博弈邏輯,利用北約等冷戰產物維護自身強權霸主地位,不甘心接受新興市場國家群體性崛起的現實,不愿意面對世界格局日益多極化的進程,陣營對抗特別是大國博弈風險上升,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面臨嚴重挑戰。

      國際關系中的意識形態因素和價值觀差異被某些國家蓄意夸大利用,國際文明交流對話體系受到嚴重扭曲,世界思想文化領域的斗爭尖銳復雜,不同文明、宗教之間的矛盾持續發展。當下大部分全球性國際組織和全球治理機構主要是在戰后由美西方大國主導建立或者是基于西方文化傳統、理念邏輯創建的,創立以來自身體制機制的改革甚少,沒有反映和體現當前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突飛猛進的變化,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話語權嚴重不足,也不能適應當今全球治理實踐的需要。面對全球性問題加劇和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當今一些全球治理制度的實際效能存在許多短板,運轉不靈、作用失效的情況經常發生,難以有效應對當下全球問題相互關聯、全球風險交織疊加的客觀現實。除了許多長期累積難治的遺留問題,還有一些新興問題領域沒有引起國際社會的充分關注,存在著治理制度建設的真空,甚至是治理盲區。全球治理體系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面臨的挑戰與制約,無疑更加凸顯了促進現行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的緊迫性。

      為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貢獻中國智慧  

      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必須以勇于擔當的精神更加積極地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引領世界格局演變方向,引領人類文明進步走向。這是中國作為世界大國義不容辭的責任,更是維護我國利益、提高我國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的必然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我們與時俱進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積極參與國際多邊事務,主辦多項重要國際會議,在重要國際組織中代表性、話語權、影響力日益提高,發起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新開發銀行等機構,為改革完善全球治理貢獻出越來越多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2021年8月20日,中國政府援助的第三批新冠疫苗運抵菲律賓首都馬尼拉。(新華社發 烏馬利攝)

      2021年8月20日,中國政府援助的第三批新冠疫苗運抵菲律賓首都馬尼拉。(新華社發 烏馬利攝)

      ——攜手抗擊疫情,中國積極推動各方完善全球公共衛生治理,履行將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的承諾,確保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中國已經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超過21億劑疫苗,并將繼續向非洲、東盟分別援助6億劑、1.5億劑疫苗。無論是對外提供疫苗還是海外生產疫苗,中國言必信、行必果。

      ——面對安全風險,中國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堅持推動以政治方式解決地區熱點問題:為推動烏克蘭局勢緩和發揮建設性作用、維護伊核問題的政治外交解決進程、支持阿富汗實現和平穩定發展……在應對各類傳統、非傳統安全問題上,中國主張、中國行動所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

    2021年10月14日,2020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第一階段)生態文明論壇在云南昆明開幕。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2021年10月14日,2020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第一階段)生態文明論壇在云南昆明開幕。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促進共同發展,中國致力于加強全球經濟治理,舉辦進博會、服貿會、消博會等國際展會,積極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共建“一帶一路”,增進互利合作、釋放發展潛力;提出并推動落實全球發展倡議,推動實現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全球發展……

      ——應對氣候變化,中國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宣布力爭2030年前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中國不僅著力推動自身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還積極為各國共同發展提供豐富多元的清潔能源與可持續發展思路。

      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發揮的引領作用日益凸顯,不僅因為中國始終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致力于維護全球共同利益,也因為中國始終言行一致,以實實在在的行動踐行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使命擔當。面向未來,中國將自身發展置于人類發展的宏大坐標系,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公共產品的提供者,同各國人民攜手并肩、守望相助,向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勇毅前行。


      綜合自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學習時報等


    責任編輯:徐亞旻
    熱門評論
    大陸新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thedunesgolfclub.com

       

    亚洲日韩第一视频在线观看_久久精品天天做日日做_无码日韩人妻性色视频_公熄毛片在线免费视频
  • <td id="sj4ji"></td>

  • <acronym id="sj4ji"></acronym><object id="sj4ji"><strong id="sj4ji"><xmp id="sj4ji"></xmp></strong></ob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