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sj4ji"></td>

  • <acronym id="sj4ji"></acronym><object id="sj4ji"><strong id="sj4ji"><xmp id="sj4ji"></xmp></strong></object>
    繁體簡體

    這就是中國優勢 | 外交優勢(十)以人民為中心 是中國外交的價值底色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熱點聚焦      2022-12-20 16:22:50

    圖2

      【導語】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不論國際風云如何變幻,中國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定維護國際關系基本準則,維護國際公平正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發展安全兩件大事,譜寫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篇章,形成了非常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斗的政黨。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激勵中國外交始終堅持人民立場和天下情懷,為中國盡責,為世界擔當。黨的十八大以來,外交戰線以更寬廣的視野、更自覺的責任、更進取的作為,深入貫徹外交為民宗旨,服務國內開放發展,打造海外民生工程,有力維護企業和公民的合法權益,贏得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普遍贊譽;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為人類社會實現共同發展、持續繁榮、長治久安凝聚廣泛共識。

      外交為民是中國外交的宗旨  

      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的價值取向。習近平外交思想堅持把維護國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把人民的幸福感、安全感和滿意度作為衡量外交工作的重要標尺,并把中國人民的幸福與世界人民的幸福聯系在一起,把中國人民的利益和全人類共同利益聯系在一起,彰顯了外交為民的宗旨。

    這是在馬爾代夫航拍的連接首都馬累和機場島的中馬友誼大橋(2019年8月30日攝)。新華社發(王明亮攝)

        這是在馬爾代夫航拍的連接首都馬累和機場島的中馬友誼大橋(2019年8月30日攝)。新華社發(王明亮攝)

      在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引下,對外工作始終堅定維護人民利益,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憂,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讓百姓有更多安全感和獲得感。外交為民的一個關鍵體現就是要為國內經濟建設創造和平穩定的良好外部環境。這不但體現為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也表現為要保持睦鄰友好的周邊關系,而且還需要在全世界范圍內為中國開創并保持開放包容的合作環境、穩定有序的安全環境以及客觀友善的輿論環境。

      此外,中國外交也要在建立健全海外公民和企業保護機制、快速高效回應當地公民僑胞的實際需求、維護海外中華兒女的正當權益以及促進民間交往等方面進一步推進。隨著全球化的深化和對外開放的擴大,中國公民和企業走向海外的數量快速增長,保護海外公民、法人安全和合法權益的任務越來越繁重。中國外交不斷完善海外利益保護體系,切實保障中國公民和企業的海外安全與合法權益,不斷提升人民群眾海外出行和干事創業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讓他們享有中國公民應有的地位與尊嚴。

      與此同時,外交為民也體現為中國外交促進全人類的共同進步,要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以及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事實上,中國共產黨始終有意愿為世界各國人民造福,為人類進步事業奮斗,始終致力于促進各國人民相互了解、相互支持、相互幫助,共同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這種先進性從本質上決定了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全球視野、世界胸懷與歷史使命。

      全力維護中國公民在海外的合法權益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外交踐行外交為民理念,植根人民、胸懷人民、造福人民,堅定維護我國海外公民和法人正當權益。

      280多個中國駐外使館和領事機構為海外公民提供領事服務。深入推進領事服務轉型升級,大幅下調中國公民辦理領事證件費用,創新開展海外遠程視頻公證,全面上線“中國領事”APP,啟用海外護照旅行證在線辦理、領事認證線上查驗、婚姻登記在線預約等便民功能,努力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中國護照的“含金量”不斷提高,中國公民出國探親、旅游、經商更加便捷。

    這是2022年7月26日在克羅地亞科馬爾納拍攝的由中企承建的佩列沙茨大橋通車儀式上的焰火表演。新華社記者 李學軍 攝

        這是2022年7月26日在克羅地亞科馬爾納拍攝的由中企承建的佩列沙茨大橋通車儀式上的焰火表演。新華社記者 李學軍 攝

      打造海外民生工程,中國外交致力為走出去的中國公民和企業織牢安全網,為海外中國游客提供更安全的旅游環境,為中國留學生爭取更好的學習環境,為中國商人營造更友善的興業環境,為中國僑胞帶去更溫暖的關懷,為中國商品尋找更廣闊的市場,為在海外的中國勞動者創造更好的工作與生活條件,幫助他們實現自己的夢想。

      2012年至2017年的5年間,中國成功組織9次海外公民撤離行動,處理100多起中國公民境外遭綁架或襲擊案件,受理各類領事保護救助案件近30萬起。

    2015年3月29日,中國海軍第十九批護航編隊臨沂艦抵達也門亞丁港,臨沂艦女艦員幫助撤離的兒童登艦。新華社發(熊利兵攝)

        2015年3月29日,中國海軍第十九批護航編隊臨沂艦抵達也門亞丁港,臨沂艦女艦員幫助撤離的兒童登艦。新華社發(熊利兵攝)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黨和政府時刻掛念海外中國公民的安危,千方百計保障中國公民健康安全和工作生活,向留學生、僑胞等群體發放“健康包”“春節包”,協助確有困難的中國公民有序回國;開展“春苗行動”,積極爭取和協助海外中國公民接種疫苗。

      24小時運轉的“12308”領事保護熱線,遍布全球的駐外使領館,全球范圍開展的風險評估預警服務……從跨出國門的那一刻起,中國公民身后,始終有祖國的守護。

      把中國人民的利益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結合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主張把中國人民的利益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結合起來,支持和幫助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減少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各國共同發展。處理對外關系時應“找到利益的共同點和交匯點,堅持正確義利觀”。尊重各受援國自主選擇發展道路和模式的權利,支持各國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絕不把提供援助作為干涉他國內政、謀求政治特權的手段。堅持發揮聯合國的作用,公開透明地開展雙邊與多邊援助合作。

    這是2021年8月26日拍攝的阿根廷“基塞”水電站項目施工現場(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 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阿根廷“基塞”水電站項目部供圖)

        這是2021年8月26日拍攝的阿根廷“基塞”水電站項目施工現場(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 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阿根廷“基塞”水電站項目部供圖)

      中國對外援助歷經70余年風雨,已向160多個發展中國家提供數千個成套和物資援助項目,開展上萬個技術合作和人力資源開發合作項目,培訓各類人員40多萬人次。從坦贊鐵路到喀喇昆侖公路,從雜交水稻到菌草,從青蒿素到新冠肺炎疫苗,中國援助不僅有力推動全球發展車輪滾滾向前,也生動詮釋了大黨大國的擔當。

      中國援建的大批公路、鐵路、港口、通信等項目,推動受援國發展能力提升,激發了其對華貿易增長,帶動了大量中國企業、品牌、產品、技術“走出去”“扎下根”,國際市場得到拓展,產供鏈更加強韌。中國援助帶動數倍社會融資投入,助力柬埔寨金港高速公路建設。中國幫助建設的中老鐵路迄今已發送貨物500余萬噸,其中跨境貨物80余萬噸,中國已有30個省區市開行跨境貨運列車,貨物涵蓋2000余種商品。萬象至昆明運輸成本下降40%—50%,為區域物流保通發揮特殊作用。中國援外緊密對標“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繼續引領抗疫國際合作,既與各國守望相助,有力配合“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又以援助先行,帶動疫苗和抗疫物資出口。

    2021年4月13日,X9041次中歐班列(西安)從西安國際港站出發。這是2021年陜西開行的第1000列中歐班列。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2021年4月13日,X9041次中歐班列(西安)從西安國際港站出發。這是2021年陜西開行的第1000列中歐班列。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立足國家發展取得的矚目成就,中國援外“授人以魚”更“授人以漁”,對接發展中國家國情與發展意愿,廣泛開展智援,分享符合受援國需要的治國理政經驗。減貧、反腐等中國經驗贏得越來越多發展中國家的認同與支持,“求知哪怕遠在中國”的阿拉伯古諺成為新時尚。

      尤為重要的是,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外交思想為中國援外提供了根本遵循,是中國為全人類發展進步作出的新的偉大貢獻。習近平主席在6月24日舉行的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期間,宣布成立全球發展促進中心、把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整合升級為“全球發展和南南合作基金”。這些涉援外重大成果,為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和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注入新動力。

    6月24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以視頻方式主持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并發表題為《構建高質量伙伴關系 共創全球發展新時代》的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2022年6月24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以視頻方式主持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并發表題為《構建高質量伙伴關系 共創全球發展新時代》的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中國援外始終堅持相互尊重、平等自愿,始終堅持中國特色,贏得了民心口碑、樸素真情。中國愿同所有國家一道,借助全球發展倡議的東風,發揮各自優勢,做大援助和國際發展合作蛋糕,形成幫助發展中國家發展振興的國際合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綜合自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學習時報等


    責任編輯:徐亞旻
    熱門評論
    大陸新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thedunesgolfclub.com

       

    亚洲日韩第一视频在线观看_久久精品天天做日日做_无码日韩人妻性色视频_公熄毛片在线免费视频
  • <td id="sj4ji"></td>

  • <acronym id="sj4ji"></acronym><object id="sj4ji"><strong id="sj4ji"><xmp id="sj4ji"></xmp></strong></ob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