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2023年“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辦。今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為“博物館、可持續性和美好生活”。全國各地圍繞國際博物館日主題,開展數千場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搭建博物館...
第十三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于4月22日至29日舉辦,主題為“光影共享,文明互鑒”。今年北影節九大主體板塊全面恢復線下舉辦。閉幕當晚,北影節主競賽單元“天壇獎”十大獎項揭曉,中國電影《白塔之光》獲最佳男主角、最...
包括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盟大會、曹操高陵遺址博物館、鄴城考古新發現、2023北京書市、“數字藏經洞”、“寶鏡風華——館藏銅鏡展”、《天回醫簡》、第4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第十三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視劇《漫長...
陜西省寶雞市的社火歷史悠久、文化內涵豐富,其社火臉譜在構圖、勾畫、涂色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譜式。社火臉譜在構圖手法上著重于前額、眼、嘴、鼻等部分的變化,以象征寓意的圖案,勾出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的特殊標...
揚州剪紙是江蘇省揚州市文化藝術的一項重要組成內容,揚州是中國剪紙流行最早的地區之一,唐宋時期就有剪紙報春的習俗。揚州剪紙線條清秀流暢,構圖精巧雅致,形象夸張簡潔,技法變中求新,形成了特有的剪味...
藏族格薩爾彩繪石刻以英雄詩史《格薩爾》核心內容為表現對象,融刻石技藝和傳統繪畫為一體,以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再現了格薩爾王及其嶺國眾將士為民造福、不畏邪惡、英勇奮戰的波瀾壯闊的歷史場面。格薩爾彩繪石刻...
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揚州市廣陵區揚州清曲傳承發展研究會獲得揚州清曲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歷史沿革 揚州清曲起源于元代的“...
津門法鼓是天津市的一種地方傳統音樂舞蹈藝術,以老會或圣會的表演形式出現。據傳,最早的一個法鼓團體即是大覺庵金音法鼓會。法鼓會樂器由鼓、鈸、鐃、鉻子、鐺子等組成,而以鼓為主,居于樂隊的中央;鈸左鈸右,各...
苗族鼓藏節又叫祭鼓節,是苗族屬一鼓(即一個支系)的支族祭祀本支族列祖列宗神靈的大典,俗稱“吃鼓藏”。2006年5月20日,貴州省雷山縣申報苗族鼓藏節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最新動態
News文化信息
Information文化觀察
Observation考古發現
Archaeology申遺保護
Heritage文化人物
Literati演出信息
Performance最新動態
News文物收藏
Collection文化交流
Communication民俗地理
Geography古今雜談
Topic史事留痕
History國學經典
Classic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thedunesgolfclub.com